国内宏观经济分析2020年12月第三期

国内宏观经济分析




   (一)概述



      1. 1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稳中有落


       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与上月相同或回落。


       初步测算,11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下降0.1%,上海和深圳持平,广州上涨0.9%。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0.3%、0.8%和0.6%。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


       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二手住宅涨幅总体稳定


初步测算,1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3%,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2%,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与上月相同。


      2. 2020年1—11月份投资数据,投资增速稳步回升,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


       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投资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增速进一步回升,结构继续优化。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6%,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三大领域投资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加快。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19.0%,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8.5%,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1%,铁路运输业投资和道路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2.0%和2.2%,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降幅进一步收窄。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5%,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0.1%,而1—10月份为下降1.8%,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25.4%,石油加工、炼焦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投资增长6.1%。装备制造业投资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投资降幅收窄2.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1—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7.4%,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长6.6%,增速加快1.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0%,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实现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1—11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2%,1—10月份为下降0.7%。其中,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增长12.4%,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6.8%,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教育民间投资增长8.0%,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加快。1—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8%,增速比1—10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增速自1—5月份转正后持续回升。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8%,增速比1—10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27.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0.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9%,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7.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0.0%,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2.2%,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增长17.5%,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16.1%。


       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畜牧业投资高速增长。1—11月份,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2%,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3.9%,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卫生投资增长26.1%,增速加快2.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7.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加快13.9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6.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0.8%,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1.7%。畜牧业投资同比增长89.8%,增速比1—10月份加快3.5个百分点。其中,猪的饲养业投资增长156.7%,家禽饲养业投资增长41.2%。


       投资到位资金增长加快,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11月份,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6.9%,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速高达31.4%。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12.5%,持续处于快速增长区间。投资到位资金与新开工项目保持较快增长将对全年投资增速的进一步回升起到支撑作用。

 

      3.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市场销售稳定回升,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促进消费政策不断发力,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11月份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商品零售结构继续优化;同时在“双十一”购物节带动下,新型消费模式快速增长,网购相关商品零售额增速明显提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快增长,消费市场稳定恢复。市场销售持续回升。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4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市场销售已连续四个月同比正增长。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6.1%,增速比10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城乡市场稳定复苏。11月份,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9%和5.6%,增速分别比10月份加快0.7和0.5个百分点,城乡市场销售均连续四个月同比正增长。11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城镇0.7个百分点,乡村市场恢复好于城镇。


       商品零售增速持续加快,餐饮消费规模接近同期水平。商品零售继续改善。11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8%,增速比10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同比正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7%,增速比10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连续七个月正增长。餐饮消费规模接近同期。11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0.6%,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在国庆中秋双节假日因素带动下,10月份餐饮收入年内首次同比正增长,本月餐饮收入虽然出现小幅下降,但餐饮消费整体依然保持稳定的复苏态势。从累计增速看,1—11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8.6%,降幅比1—10月份收窄2.4个百分点。


       商品销售结构持续优化,汽车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在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15类商品零售额同比正增长,其中汽车等10类商品零售额两位数增长。升级类商品零售增速较快。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8%和24.0%,增速分别比10月份加快8.1和17.7个百分点;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2%,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汽车类商品保持快速增长。随着消费者信心和消费意愿稳步增强,汽车购置及升级换购需求持续释放,汽车销售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8%,增速与10月份基本持平,连续五个月两位数增长。


       线上消费持续快速发展,实体店铺零售稳定复苏。网络商品销售保持快速增长。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增速明显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2.9%和17.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双十一”购物节等线上活动和新品上市等因素带动下,与网购有关的商品零售增速明显加快。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2.3%和43.6%,增速分别比10月份加快14.0和35.5个百分点。实体店铺零售持续恢复。1—11月份,限额以上超市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与1—10月份基本持平;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商品零售额降幅继续收窄,分别比1—10月份收窄2.1、1.3和2.1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11月份消费市场持续稳定复苏,线上消费保持快速增长,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商品销售结构继续优化。但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聚集型和接触式消费仍有待进一步恢复。下阶段,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善内需体系。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落实好助企纾困政策,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提高市场供给质量,激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4. 11月份工业生产数据显示,工业生产稳中有升 工业出口明显加快


       11月份,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入推进,工业生产呈现稳中有升、总体向好态势,产品增长面持续扩大,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升至年内新高,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增速加快,原材料行业稳定增长,工业品出口大幅上升。


       一是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累计增速继续回升。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较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0%,较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7%,较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增速为2019年4月份以来最高;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较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1—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较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二是多数产品实现增长,增长面持续扩大。11月份,612种工业主要产品中,439种产品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1.7%,较上月继续提高1.9个百分点。1—11月份,331种产品同比实现增长,累计增长面为54.1%,较1—10月份继续提高2.6个百分点。


  三是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大幅加快,部分新兴产品高速增长。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较上月大幅加快4.5个百分点,增速升至年内新高。其中,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产品看,平衡车、智能手表、碳纤维、集成电路圆片、3D打印设备、半导体分立器件等新兴产品继续高速增长,增速分别为78.1%、76.3%、63.3%、62.0%、53.9%、34.4%。


  四是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电子行业明显回升。11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较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工业生产稳定向好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其中,电气机械、金属制品、汽车、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分别增长18.0%、13.8%、11.1%、10.5%、10.2%,增速均位居全部工业大类行业前列。工业第一大行业电子行业增长9.3%,较上月回升4.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挖掘机、工业机器人、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增速分别为49.9%、31.7%、25.4%、19.6%,保持较快增长;智能手机由降转增,当月产量增速回升较为明显;家用冷柜、吸尘器、微波炉等家电类产品增长均超过30%。新能源汽车受政策利好和新车型入市需求释放等因素推动,今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较快增长,近两月产量均接近翻倍增长。


  五是消费品制造业增速有所回升,医药行业增长明显加快。11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较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受国内外防疫产品需求旺盛、企业加大排产等因素拉动,医药行业增长13.6%,较上月大幅加快5.4个百分点,其中,基因工程药物、生物药品等细分行业生产增长尤为明显;化纤、纺织、家具、造纸行业分别增长6.6%、6.5%、4.4%、4.2%,保持稳定增长;烟草行业降幅较上月明显收窄。


  六是原材料制造业增速小幅回落,重点产品生产总体稳定。11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增速仍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2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化工、建材行业分别增长9.6%、9.2%、7.7%,继续保持7%以上较快增长。重点产品生产形势均较为稳定,乙烯、钢材分别增长11.6%、10.8%,初级形态塑料、水泥、平板玻璃、粗钢等增速均超过7%。


  七是工业产品出口增速明显加快,电子、电气机械行业出口继续大幅上升。11月份,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9.1%,较上月加快4.8个百分点,增速为2019年以来最高。主要行业出口情况进一步改善,其中,电子、电气机械行业出口分别增长14.8%、18.3%,较上月大幅加快8.2、6.6个百分点;汽车、金属制品、专用设备行业出口增速分别为20.4%、13.8%、13.3%,均保持较快增长。


       当前,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造成冲击,加之国内散发性疫情影响,工业生产全面恢复不确定性增多。下阶段,应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消费潜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巩固工业经济稳定向好态势。




   (二)重要领导人讲话、新政策、行业企业新动态



      1.政治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会议强调,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会议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要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强调,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要大力提升国内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安全审查机制,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国家安全。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会议指出,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艰苦奋斗。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


       会议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督查、督导等工作要规范进行,讲求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要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要继续深化社会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安排好“两节”市场供应,确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工作。


       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2.国务院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通过《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完善金融服务,促进人身保险发展,有利于更好服务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人身保险平稳较快发展,目前商业人身保险已在全国达到一定覆盖面,但也存在保险产品供给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问题。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动保险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一是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开发更多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做好与基本医保等的衔接补充,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能力。促进开发适应广大老龄群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将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提升健康保险发展和服务水平。二是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强化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功能,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三是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深入开展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坚决打击挪用、套取、侵占保险公司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


       会议通过《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确定了医保部门、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员等的权责,规定按照便民原则,强化医疗保障服务,及时结算和拨付医保基金,提高服务质量,要求加强监管和社会监督,严禁通过伪造、涂改医学文书或虚构医药服务等骗取医保基金,对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责令退回资金、暂停医保结算、罚款、吊销定点医药机构执业资格等加大惩戒,管好用好医保资金,维护群众医疗保障合法权益。


       会议通过《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明确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程度等,对排污单位实行分类管理,规范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批程序,要求排污单位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公开排放信息,强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采取按日连续处罚和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等措施从严处理,提高违法成本。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


       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推进科技创新有关情况汇报并部署下一步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会上,科技部作了汇报,与会同志进行了讨论。李克强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技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基础研究及原始创新薄弱、一些关键技术亟需突破等问题,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突出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塑造发展新优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以改革更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着力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李克强指出,推动科技创新要引导各方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来。注重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在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持续增加投入,明显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对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要完善待遇等政策,不提不合理的硬性时间要求,鼓励他们甘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自由探索、厚积薄发,努力有更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着力加强对数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支持,夯实创新的基础。同时要抓好应用研究、创新成果市场拓展等,既支撑就业和经济发展,也能促进基础研究上台阶。


       李克强说,推动科技创新要尊重科学规律,更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破除不合理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使科研团队有更大自主权、省心办事,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潜心研究。完善成果评价制度,破解简单靠论文评价人才的问题。引入科研竞争机制,使能干的有机会一显身手,使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打破不合理限制,重大科技项目要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韩正主持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9日主持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3.部委


       前11月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


       我国今年就业形势呈现“前低后稳”特点。1月份至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就业形势能够保持总体稳定,成绩来之不易。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存在城乡结构性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劳动力市场同时存在灵活性与安全性不足、技能形成体系仍有待完善、就业质量低、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影响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说。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稳就业需要各地做好谋篇布局、统筹力量、政策储备、风险应对等工作,以促进重点就业群体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十三五”期间新增减税降费累计将达7.6万亿元左右


     “十三五”期间,减税降费持续加力升级,税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企业发展减负。多次优化调整鼓励创新的政策,新动能加速成长;不断降低办税缴费成本,优化管理服务,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全国“银税互动”范围扩大,为不少企业引来资金“活水”。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市场主体,企业获得感实打实。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计划已完成


       财政部8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今年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2602亿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9479亿元,已完成全年发行计划。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3546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4.6%。从单月数据来看,11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384亿元,全部为再融资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为3.58%,平均发行期限为12年。


       经国务院批准,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已于近期下达。财政部表示,将密切关注债券市场形势,积极指导各地做好发行工作,确保全年地方债发行工作顺利收官。


       中非合作论坛第十四届高官会在北京举行


       外交部部长助理邓励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非携手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向全世界展示了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双方要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不断提升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水平;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建设中非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推进团结抗疫,朝着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目标坚定前行。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论坛北京峰会两年多来,绝大多数举措已转入落地实施阶段。中方将继续同非方一道,推动中非发展战略深度对接,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在新兴领域加快培育增长点,推动中非经贸合作不断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论坛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驻华大使恩迪亚耶表示,非洲国家坚信中方完全有能力战胜疫情,坚决反对一切针对中国的毫无科学依据的污名化言行。非中双方应继续把握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大方向,打造南南合作典范,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论坛54个非洲成员方的驻华使节、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36个成员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人近200人出席会议。


       韩正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


       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北京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1日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


       会前,韩正要求生态环境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3次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长江经济带11省市,行程近12万公里,通过暗查暗访暗拍,制作了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会上播放了警示片,11省市负责同志就警示片反映的问题作了发言。


       韩正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但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方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发展方式粗放、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韩正强调,要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重点问题整改,注重全面排查和系统整改,追根溯源,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实施好“4+1”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要围绕形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带动作用,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要加快推进创新转型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要完善共抓大保护体制机制,健全综合管控、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舆论监督,严惩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层层压实责任,确保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刘鹤、李强、陈敏尔、肖捷、何立峰出席会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寒假“错峰”离校:教育部部署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


       入冬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病例,校园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风险加大。记者1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毫不放松抓好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及早谋划寒假和春季开学安排,高校要坚持“错峰”原则,安排学生分批次有序放假离校。


     《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应对聚集性疫情准备,主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完善应急预案,严格做好食品采购人员防护,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强化应急演练。加强健康教育,切实引导师生和家长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切实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勤洗手、“一米线”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通知提出,各地各校要及早谋划寒假和春季开学安排,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工作。高校坚持“错峰”原则,安排学生分批次有序放假离校,妥善安排留校师生寒假生活。要在当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指导下,及早谋划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适时发布本地本校春季学期开学安排。


       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28.3,比上年增长7.8%——中国创新指数再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28.3,比上年增长7.8%,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李胤指出,2019年中国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投入稳步提高,创新产出大幅提升,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创新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2021年销量有望达到180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从市场结构看,今年有两个可喜的变化。一是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0%。二是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这些市场驱动因素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个人市场增量还很大。而且,我国新能源汽车车型分布较广,覆盖高中低端,能满足消费市场多元化需求。


       在近日工信部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出预期,预计达到130万辆,增幅接近8%。2021年会有更大惊喜,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很可能超过30%,达到180万辆。


     “尽管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补贴退坡、油价下降等因素影响,但我们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会与去年持平甚至略高于去年。今年,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因此也被行业定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元年,整个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副处长马春生说。


       转型升级有活力 提质增效有亮点——“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产品喷涌而出,一批规模化、实力强的文化企业逐渐成长,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迎来一个个新增长点。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连续5个月超量续作MLF,平滑跨年资金面——央行适度加大资金净投放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12月15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了9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次MLF操作利率继续维持2.95%不变。自此,MLF操作利率已经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


       从量上看,此次MLF投放规模超出市场预期。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这与临近年末的特殊时点有关。


       每逢季末、年末、春节等时点,市场对现金需求量加大,资金面容易出现季节性紧张的状况。更何况12月15日是银行缴准日叠加缴税日,16日更有3000亿元的1年期MLF到期。短期来看,这些因素都容易在市场上形成“抽水”效应,资金面的压力将加大。周茂华认为,在年末适度加大长期限资金净投放,平滑跨年资金面,将有助于稳定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


       至此,MLF已经连续5个月超额续作。今年8月份以来,MLF超额续作规模维持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之间。业内人士认为,MLF的连续超额续作与同业存单利率上行有关,这一利率上行也反映出银行负债压力上升。


     “MLF连续超额续作与结构性存款压降有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银行要完成年内压降结构性存款的任务,而12月份压降规模为年内最高水平,达到1万亿元。因此,本月对同业存单等替代性稳定资金需求较高,也就推升了同业存单的利率。


       市场数据显示,12月14日,国有大行1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3.05%至3.08%之间,股份制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达到3.15%,均高于银行通过1年期MLF向央行融资的成本。由此可以看出,12月份银行对MLF投放量的需求较大。


       周茂华认为,从市场情况来看,同业存单利率仍然存在一定的上行压力。适度加大长期资金投放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中小银行负债压力,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并稳定实体融资成本。


       通过连续5个月的MLF超额续作,央行连续向市场投放中长期资金,银行负债成本上升情况已有所缓解。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12月份中长期资金利率连续下行,1年期品种从月初的3.27%下行至3.23%,仅在近几日因受到缴准、缴税等因素影响,利率曲线才有所上行。


       从“价”上看,MLF操作利率已连续9个月保持不变。王青认为,MLF利率保持稳定,反映央行认为目前利率整体适度。


       MLF操作利率是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的参考基础,而LPR利率水平更与企业贷款利率密切相关。近期,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实体经济贷款需求旺盛,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信贷需求也十分强劲,说明当前的贷款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周茂华预计,12月份LPR利率维持稳定的概率偏高。近期短期市场利率基本围绕短期政策利率波动,但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等中期市场利率仍保持高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银行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负债成本下降带来的影响,意味着近期银行平均边际资金成本难现明显下行。


       当日,央行同时开展了1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逆回购资金净回笼600亿元。周茂华认为,这显示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未变,央行通过多种政策工具,根据市场资金面变化进行灵活调节,确保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对于接下来的资金面情况,王青认为,春节前市场资金面趋紧,预计央行将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拉长期限等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

 

      4.行业协会

  

      5.企业动态




   (三)国内经济数据



      1.经济数据预测


      2.国内经济数据

 

     (1)  本周公布数据:

 

       2020年11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2)  非本周公布数据:

 

       10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2020年12月21日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