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宏观经济分析2021年1月第三期

国内宏观经济分析




   (一)概述



      1. 2020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


       2020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2%;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0.3%。


       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价格持平。


       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


       1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4%,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44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6.5%,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6.5%,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7%,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0.6%,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3%,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10.8%,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三涨一平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2%、1.3%和0.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居住、衣着价格分别下降3.1%、0.6%和0.1%。


       1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2.0%,影响CPI上涨约0.63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8.5%,影响CPI上涨约0.22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4.3%,影响CPI上涨约0.2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5%,影响CPI上涨约0.2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5%,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2.4%,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0.8%,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三涨两平两降。其中,交通和通信、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9%、0.1%和0.1%;衣着、医疗保健价格均持平;其他用品和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下降0.4%和0.1%。


      2. 2020年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4%


       2020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持平,环比上涨1.5%。2020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33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4%,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1.6%,加工工业价格持平。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9%,衣着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下降1.8%,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7.5%,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6.1%;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6.6%,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1.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05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3.3%,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2.6%,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5%,衣着价格下降0.2%,一般日用品价格持平,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3.3%,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2.6%,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2.2%,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2.1%。

 

      3. 2020年12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稳定。初步测算,12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3%、0.2%和0.7%,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0.6%、0.7%和0.5%。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上涨0.1%,涨幅均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1%和0.2%,涨幅均与上月相同。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有扩有落。初步测算,1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6%,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0%,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5%和1.4%,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3和0.1个百分点。

 



   (二)重要领导人讲话、新政策、行业企业新动态



      1.政治局


       习近平: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


       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主持开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开班式。


       习近平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强调,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习近平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要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

 

       习近平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习近平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要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逐条逐段领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突出领会好重点和创新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李克强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际、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相结合的高度,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阐述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阐明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对于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开阔视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要深入学习领会,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精神结合起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切实推动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国务院


       李克强召开国常会: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传染病防治过程中,其中关键一条是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决不允许瞒报漏报。”李克强总理在1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当天会议部署,按照立法计划,积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工作,推动健全传染病防控体系。


       李克强指出,加强传染病防治,事关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及时完善相关法律,为传染病防治提供更有力法治保障。


       当天会议明确要求,传染病防治要突出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改进监测、预警、报告和公开发布制度,完善传染病种类确定和紧急管控措施等规定,健全疫情救治体系,加强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建设,并加大对违法行为追责力度。法律修改完善并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李克强指出,近期国内多点出现散发新冠肺炎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眼下正值寒冬,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时点,要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毫不放松抓好防控工作。


       总理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加强对地方和相关方面的指导协调,坚持“四早”,加强监测预警、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医疗救治、流调溯源等工作,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3.部委


       2020年外贸32.16万亿元 再创新高动力强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推出一系列稳外贸的“组合拳”,不断优化外贸结构和营商环境,全年进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再创历史新高。


       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1月14日)召开的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公布,202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同比增长4%。


       2020年我国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占比显著提升。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亮点。


       海关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4.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1%。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开拓新市场,优化全球市场布局。2020年我国与东盟、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7%、5.3%和8.8%,东盟首次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


       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广义货币增长10.1%,狭义货币增长8.6%。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末低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3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全年净投放现金7125亿元。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802亿美元。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7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7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8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1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38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706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1170亿元。1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6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全年外币贷款增加802亿美元,同比多增881亿美元。12月份,外币贷款减少377亿美元,同比多减300亿美元。


       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5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315亿美元。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8.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1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上月末低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5万亿元,同比多增4.2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6.5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393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6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2093亿元,同比多减8088亿元。1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893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全年外币存款增加1315亿美元,同比多增1014亿美元。12月份,外币存款减少16亿美元,同比多减94亿美元。


       12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6%。全年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339.66万亿元,日均成交5.38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3.5%。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2.6%,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9.3%,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8.1%。1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3%,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68个和0.79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36%,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69个和0.74个百分点。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22万亿美元。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2万亿美元。12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5249元人民币。


       202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6.77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81万亿元。2020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4.79万亿元、1.98万亿元、1.05万亿元、2.76万亿元。


       六部门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 支持稳外贸稳外资


       中国人民银行4日对外宣布,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发挥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


       近日,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资委、银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 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自2021年2月4日起实施。通知涵盖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进一步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优化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管理、便利个人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便利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使用等五个方面内容,推出十多条举措。


       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支持贸易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根据商事制度改革,及时调整对业务办理及审核的要求。


       在优化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管理方面,通知明确,放宽对部分资本项目人民币收入使用限制。但同时强调,境内机构资本项目人民币收入,除另有明确规定外,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证券投资;除经营范围中有明确许可的情形外,不得用于向非关联企业发放贷款;不得用于建设、购买非自用房地产(房地产企业除外)。


       此外,通知还提出,支持境内银行在“展业三原则”的基础上,为个人办理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进一步便利个人薪酬等合法合规收入的跨境收付业务。


       人民银行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通知的落地实施工作,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指导,持续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切实发挥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


       财政部修改完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决策部署,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资委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划转工作。截至2020年末,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划转工作全面完成,共划转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是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明确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弥补因实施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按照“试点先行、分级组织、稳步推进”的原则,经国务院批准,2018年首先在中国联通等3家中央管理企业,中国再保险等2家中央金融机构,以及浙江省和云南省开展试点。


       2019年9月,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布置全面推开划转工作,并明确了时间表,即:中央层面,具备条件的企业于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确有难度的企业可于2020年底前完成,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待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完成后予以划转;地方层面,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划转工作。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层面划转工作的全面完成,为促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在地方层面,近年来各地陆续发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加速推进划转工作。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有利于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代际公平,避免将实施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转移给下一代人,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划转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保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说。


       中央层面划转部分国资充实社保基金完成 共划转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东福4日在国铁集团工作会议上表示,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19亿元,新线投产4933公里,新开工项目20个。


       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的同时,铁路经营结果好于预期。国家铁路完成经营总收入11344亿元,完成货物发送量35.8亿吨、同比增长4.1%,完成旅客发送量21.6亿人次。节支降耗取得显著成效,全年节支降耗1130亿元。


       2020年,国铁集团改革取得新进展。京沪高铁、铁科轨道成功上市,大秦公司完成可转债发行,国家铁路资产证券化率由1.3%提高到5.4%。同时,科技创新成果突出。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复兴号全系列动车组全部投入运用,相继建成突破世界铁路桥梁建设纪录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五峰山长江公铁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中欧班列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3600列、发送1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3%和80%。


     “十三五”时期,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12.10万公里增加到14.63万公里、增长20.9%,高铁由1.98万公里增加到3.79万公里、翻了近一番,复线率由53.5%增长到59.5%,电气化率由61.8%增长到72.8%,“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推进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2021年,国家铁路计划完成旅客发送量31.12亿人次、货物发送量37亿吨;扎实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此外,还要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化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上下功夫,提高铁路运营水平。


       新一轮汽车下乡来了


       日前,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促进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更大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相较于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此次《通知》促消费的范围更广,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仍是重点。


     “主要是由于汽车消费的额度高,与民生关系紧密,并且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年初发布文件有利于抓住全年消费高峰期,为实现2021年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目标打下好基础。


     《通知》指出,鼓励有关城市优化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投放。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居民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对居民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车,给予补贴。改善汽车使用条件,加强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鼓励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等。


       洪涛认为,限购是地方的行政法规,实际上影响了消费者自由选购的权益。通过鼓励优化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投放,给予汽车产业一定的发展空间,也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由“堵”到“疏”的转变,体现出我国汽车消费管理从“购买”向“使用”的转变。


       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成为今年我国促进汽车消费的重要内容。车好多集团创始人兼CEO杨浩涌告诉记者,2020年,车好多集团旗下的毛豆新车借助汽车新零售模式对我国下沉市场进行挖掘,举办近10场汽车下乡活动,有效促进了汽车消费。有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由中汽协组织开展的汽车下乡活动,累计销售汽车18万辆,效果超出预期。广大农村地区成为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


       改善汽车使用条件是此次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重要保障。洪涛表示,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停车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抑制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因素。政策提出的在保障城市生态和安全的条件下,经科学论证,可合理利用公园、绿地等场所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利用闲置厂房、楼宇建设立体停车场,不仅能拉动汽车消费,而且对餐饮、休闲消费都有带动作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总结2020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经验时也表示,帮助农村地区构建包括充电、维保等在内的良好使用环境是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收获,也是新能源汽车能在农村地区得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因素。


       2020年,汽车市场在各地政策刺激以及各方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筑底和调整,产销规模稳定而价格触底。2021年,随着汽车促消费政策效果的显现,国内汽车市场将加快复苏,消费需求有望持续扩大。


       一波促消费政策来袭 这些领域将迎来利好


       商务部等12部门5日印发通知,对提振汽车、家电、餐饮消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这将进一步激发我国消费潜力,相关领域消费也将迎来利好。


       这一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正是贯彻落实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促消费相关工作的部署,对相关领域促消费的安排,将进一步助力激活国内大市场。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此前表示,汽车、家电、餐饮等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是消费市场的顶梁柱,是扩大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领域。农村消费是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


       通知对促进相关领域消费提出具体举措。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为例,通知提出,鼓励有关城市优化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投放。改善汽车使用条件,加强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等。


       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方面,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给予补贴等。提振餐饮消费方面,提出促进绿色餐饮发展;鼓励餐饮企业丰富提升菜品,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等。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方面,提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等。


       通知还强化政策保障,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流通行业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等举措。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说,相关举措具体而务实,抓住了提振消费的关键领域,特别是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农村消费潜力。举措的落地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消费者信心,实现扩大消费与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结合。


       住建部: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设施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到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建设效率明显提高。


       意见提出,要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实现地下设施与地面设施协同建设,地下设施之间竖向分层布局、横向紧密衔接。因地制宜开展以地下设施为主、包括相关地面设施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健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各地要根据地下空间实际状况和城市未来发展需要,立足于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高效安全运行和空间集约利用,合理部署各类设施的空间和规模。提升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搭建设施感知网络,建设地面塌陷隐患监测感知系统。


       2020年我国水利建设落实投资7700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0年我国水利建设落实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7700亿元,为稳投资、保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建设资金筹措方面,水利部指导督促各地积极利用政府专项债券和银行贷款,尽可能增加水利投资规模,对冲疫情影响。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落实规模达1509亿元,是2019年落实规模的近6倍。


       水利部门紧盯重大水利工程,2020年开工建设雄安新区防洪骨干工程、湖南犬木塘水库、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吴淞江治理上海段、四川亭子口灌区等45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数量为历年之最,投资规模超过1700亿元。

       同时,水利部门加快投资计划执行进度,形成实物工程量,发挥有效投资拉动作用,扭转受疫情、洪涝造成前三季度建设进度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11月赶上了往年正常水平。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下一步水利部将会同各级水利部门,以重大水利工程、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流域、区域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发挥水利稳投资、保增长的重要作用。


       提速工业互联网建设!到2023年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


       13日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


       工信部提出,2021至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提速工业互联网建设,不仅为了进一步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健全产业发展生态,更是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工信部提出,到2023年,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打造3至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同时,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普及,工业互联网基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突破,培育发展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10部门印发指导意见 部署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


       据悉,目前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总体利用水平不高,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同时还存在标准不完善、政策不健全、技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指导意见》提出,在城镇、工业和农业农村等领域系统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动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点领域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等三方面。


       为保障重点领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有效实施,《指导意见》还部署实施了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工程、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工程、农业农村污水以用促治工程、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以及综合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等重点工程,提出从健全法规标准、构建政策体系、健全价格机制、完善财金政策、强化科技支撑等五方面完善污水资源化利用体制机制。


       我国秋粮收购平稳有序优质优价


       当前,我国秋粮收购进展顺利,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截至今年1月5日,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1亿吨,同比增加500万吨。从收购情况看,市场化收购比重达到98%,比上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收购市场平稳有序、优质优价特征突出。当前,主产区中晚籼稻收购均价为每吨2796元,粳稻2802元,玉米2560元,大豆5250元。


       在粮食保供方面,2020年我国粮食市场维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态势。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能够满足一年的消费需求。同时,企业商品库存明显增加,创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

 

      4.行业协会

  

      5.企业动态




   (三)国内经济数据



      1.经济数据预测


 

      2.国内经济数据

 

     (1) 本周公布数据:

 

       本周公布12月份CPI和PPI指数。

 

 

     (2)  非本周公布数据:

 

       2020年1-11月工业企业利润情况及12月采购经理人指数情况。

 

 

     (3)一周小结:


       本周PPI和出口数据均好于预期,上半年时间这两部分改善的趋势预计都将得到延续。


       流动性方面,社融拐点出现,但宏观流动性预计不仅仅受此项影响扰动,流动性进一步快速收紧概率不大。


       疫苗进展和美国外政方针仍是目前的重要变量。




2021年1月18日 23:59